top of page

香港藝術館 您有聽過「 鼻壺 」嗎? 它的用途竟然是...


#香港藝術館#冼石韞玉 女士慷慨惠贈近 500 件浮雲軒藏中國鼻壺作永久館藏。這項捐贈是香港博物館界迄今最大規模和最完備的鼻壺捐贈。「 #浮雲軒 」為重要的香港私人收藏,由 #冼祖謙 先生建立,其國際地位舉足輕重。是次捐贈精選冼先生畢生的鼻壺珍藏,涵蓋各種器型、材質、樣式與工藝,品類眾多,極具代表性。香港藝術館將於 2024 年推出專題展覽,展示這批重要捐贈,日後亦會特設展櫃作永久展示。


冼祖謙先生自 1989 年起收藏鼻壺,此後二十多年的收藏之路,漫長悠遠而碩果累累, 即使在最後的日子,依然念茲在茲,他對收藏鼻壺的一往情深,可謂到達入迷的境界。


▪中國鼻壺小知識


「 鼻香草 」約在 17 世紀傳入中國,具辟疫驅寒、通鼻醒腦的功效。初時以盒盛載,但因容易受潮變質,小口廣腹、附帶匙蓋的「 鼻壺 」遂應運而生。鼻壺小巧玲瓏,又能確保香草風味不洩,集工藝與實用盛器於一身,清初即流行於王公大臣之間,及後普及至民間,成為一時之風尚。


鼻壺雖小不盈握,卻包含變化萬千的材質與工藝,囊括玉器、瓷器、料器、漆器、 匏器、琺瑯器以及內畫鼻壺等,猶如一部袖珍的中國工藝美術史。早期鼻壺多以玻璃為材料,並隨清宮造辦處燒製技術的提升而發展出多個品類,計有單色玻璃、套玻璃、攪玻璃、琢磨玻璃、玻璃胎畫琺瑯等。


除金屬胎及玻璃胎畫琺瑯外,鼻壺亦會用上包括玉、水晶、瑪瑙、端石等各式各樣天然礦石,甚或將玉石本身的皮色與紋理融入構圖作俏色巧雕。此外,鼻壺還涵蓋各種有機材質,如核桃、椰殼、葫蘆、珊瑚、螺殼、鶴頂、犀角、象牙等,可謂包羅萬有。


及至清代晚期,内畫鼻壺作為一種新的品類繼而興起。内畫畫家以細筆在僅足盈握的鼻壺内壁反向作畫或書寫,題材包括人物肖像、小說雜劇、傳統山水等,展現出絕倫的技藝與巧思。


▪資料及圖片由 香港藝術館 提供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