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總在關鍵時刻守護原住民 「 哈卡舞 」的今昔文化意義


🛖👣 #藝術新知 總在關鍵時刻守護原住民 「 哈卡舞 」的今昔文化意義


今年11月14日在新西蘭首都威靈頓,一位代表當地原住民的議員在議會上以毛利人傳統的「 哈卡舞 」針對一法案表達強烈的不滿,許多反對派議員及民眾亦紛紛加入。究竟是什麼法案令他們如此憤怒?「 哈卡舞 」在歷史上承載著什麼意義?


▌「 哈卡舞 」 的神話傳說


在遠古毛利神話中,太陽神 塔瑪努伊泰拉 #Tamanuiterā 有兩位妻子,分別是代表夏季和冬季的女神;而「 哈卡舞 」的起源可追溯到夏季的兒子旦那羅 #TaneRore 。傳說中當土地炎熱到空氣閃閃發光,就正正是旦那羅為母親起舞慶祝盛夏的時候。


▌沒有傷害但挑釁性極強!


哈卡舞是一種結合動作、拍打、叫喊和歌聲的集體舞蹈。舞者透過抖動的手勢表現出夏季炎熱空氣中的顫動光輝;在舞蹈的結尾,舞者更會伸長舌頭,象徵著敵人被擊敗後頭顱被懸掛在長竿上的情景,是部落鬥爭的心理戰術。


▌延續毛利人的團結魂


本年9月,6,531 名參與者聚集於奧克蘭的伊甸公園體育場演出哈卡舞,人數超越了 2014 年由法國取下的 4,028 人紀錄,創造了史上最大規模,且是真正屬於新西蘭人的「 哈卡舞健力氏世界紀錄 」。


▌「 它 」原是一首幸運之歌


在議會中被引用的曲目是《 Ka Mate 》。由納蒂托阿部落領袖 Te Rauparaha 於 1820 年左右創作,靈感源自一次從敵人追擊中幸運逃脫的經歷,他以此曲作為對生命戰勝死亡的慶祝;另外,他亦是簽署具受爭議之《 懷唐伊條約 》的眾多酋長之一。


▌嫌「 不平等條約 」不夠「 不平等 」?


於 1840 年簽署的《 懷唐伊條約 #TheTreatyofWaitangi 》多年來被許多政治家及學者譴責為「 不平等條約 」;然而,近日策動《 條約原則法案 #TheTreatyPrinciplesBill 》的政黨甚至直指《 懷唐伊條約 》中的英國王室 (即紐西蘭王室) 與毛利部落之間從來不存在平等的合作關係 —— 王室自 1840 年起一直擁有統治所有原住民的權利。


▌透過傳統藝術 回應當代議題


縱使受到許多認為《 條約原則法案 》將剝奪原住民權利的民眾之反對,該項法案仍然於11月14日通過了一讀。及後於11月19日,估計有超過 35,000 人參加在威靈頓舉行的反對遊行,成為新西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對遊行,亦出現了以哈卡舞表達訴求的隊伍。


👉🏻 究竟「 哈卡舞 」能否引起我們對於歷史的反思?留言告訴我們!



總在關鍵時刻守護原住民 「 哈卡舞 」的今昔文化意義


Published on November 21, 2024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