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Wure Area / Shadows In My House 家 中 蔭 影


Wure Area / Shadows In My House 家 中 蔭 影
Wure Area / Shadows In My House 家 中 蔭 影

Wure Area / Shadows In My House 家 中 蔭 影


Wure Area / Shadows In My House 家 中 蔭 影
Wure Area / Shadows In My House 家 中 蔭 影

「 蔭影 」 ( shades )指樹下遮擋乘涼之處,或家庭帶來的庇蔭; 「 陰影 」 ( shadows )是光源直射時被物理性阻擋而形成的深色範圍,或家中私密的部分。


屋主 / 藝術家黎倩華從影子的聯想,延伸至他者的存在:借用珍奇櫃的概念,邀請了七位不同媒介的創作者,共同展開一系列包含表演、影像、裝置、文字和出版等持續對話的研究試驗。


「 家中蔭影 」探討同時具備「 可動性 」 ( mobility )和 「 生成 」 ( becoming )兩種特性的人類獨有活動——裝修,以梳理家與距離的關係。是次展現強調光影變化,並圍繞屋主與眾創作者對 「 家生成 」 ( Becoming Home )的回應。



觀眾將遊走於空間各個陰暗角落,手電筒作為閱讀的體驗方法,試著連繫眾人的焦慮共感,尋找並思考如何安身的可能。


「 家中蔭影 」 是從流離者( a nomad )的角度出發,探討同時具備 「 可動性 」 ( Mobility )和 「 生成 」 ( Becoming )兩種特性的人類獨有活動 —— 裝修,以梳理家與距離的關係並尋找安身的可能。屋主 / 藝術家黎倩華從影子的聯想,延伸至他者的存在——借用珍奇櫃 ( the room of wonders ) 的概念,邀請了七位不同媒介的創作者,共同展開一系列包含表演、影像、裝置、文字和出版等持續對話的研究試驗。


受多年來移居各地、搬家為常的生活經驗影響;也源於藝術家回到香港居所後,耗逾一年近乎身體力行、低成本的裝修過程: 「 家 」成為了一種流動的概念,並不指向一固定的場所或人( 如家庭成員 ),而是藉由流離者不間斷的行動和生成——往返於特定距離的身體經驗,讓一個空間更接近家。此距離可以是通勤於城市之間的工作和採購;也體現在日常實踐中,穿梭於家裡各起居場景,如清潔執拾、煮食或梳洗等例行公事。


影子與他者的思考則是來自藝術家的作品 Things Happen In My House( 2020年, 荷蘭 )的持續研究。在本項目中, 「 蔭影 」 ( Shades )具有更多重層次的含意:既可指樹下遮擋乘涼之處,或家中帶來的庇蔭;同時, 「 陰影 」 ( Shadows )是光源直射時被物理性阻擋而形成的深色範圍,亦引伸家庭中不欲示人或私密的一部分。


是次對話展現強調光影變化,並圍繞屋主與眾創作者對 「 家生成 」 ( Becoming Home )的回應。在裝修進程中,細數如修葺牆垣、工具選拾、家具安置等散落於家中各樣具特定時間性的行為,為人們帶來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與實現,或產生對理想的依附情感。這些情感也相似於我們蒐集珍品獲得收藏時的模樣。他者的觀點好比觀照鏡子時,相對某一角度看不見的另一面。觀眾將遊走於空間各個陰暗角落,手電筒作為閱讀的體驗方法,試著連繫眾人的焦慮共感,尋找並思考如何安身的可能。


關於屋主 策劃 藝術家


黎倩華( 阿步 ) Sin Wah Lai


黎倩華( 阿步 ) 2014年獲得臺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士學位,及2020年荷蘭烏得勒支藝術大學藝術碩士學位。媒介有插畫、現場拼貼、裝置、表演和參與式體驗。創作常廣泛結合影像、有機現成物、自然元素、文本、聲音和身體介入。作品透過講述故事,回應與自然共存的生活環境,探討跨越人與非人鴻溝的思維模式。 在隨處可拾的微小時刻之中,尋找個人內在感知、社區、和外部世界三者之間的親密關係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