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Robert Indiana /《 LOVE 》雕塑您一定見過 卻未必聽過它背後的意義

🎁💌 Robert Indiana《 LOVE 》雕塑您一定見過 卻未必聽過它背後的意義


羅伯特・印第安納 #RobertIndiana ( 1928–2018 ) 被譽為 20 世紀最著名的美國#普普藝術 #PopArt 先驅之一,在普普藝術和硬邊風格 #HardEdge 繪畫範疇中均佔有重要地位,而他最廣為人知的正是標誌性的大型 《 LOVE 》雕塑,簡單直白地利用四個英文字母以不同媒介傳遞「 LOVE 」這訊息。


▌ 「 流離失所 」是他的童年日常


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,羅伯特・印第安納本名「 Robert Clark 」,為了避免與其他同名藝術家混淆,所以改以其出生地「 印第安納 」為姓氏。他的童年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,長年跟隨養父母公路旅居,十七歲前搬家多達二十一次。顛沛流離的經歷對他影響深遠,亦使他慣以多媒體和直白手法呈現藝術。


▌ 在紐約邂逅一生摯愛


印第安納曾服役美國空軍三年;1949 年入讀芝加哥藝術學院及短暫遠赴英國和歐洲遊學;1954 年定居於紐約並開展藝術事業,後來邂逅啟蒙了他事業的 #EllsworthKelly


▌ 是誰鼓勵他嘗試「 硬邊風格 」?


自 1950 年代中後期,他與 #AndyWarhol#RoyLichtenstein 等朋友積極推動「 普普藝術 」,從大眾傳媒、流行文化及商業廣告等汲取靈感;而當時作為印第安納伴侶的 Ellsworth Kelly 同時成為了他的事業導師,並成功說服他採用當時較流行的「 硬邊風格 」。


▌《 LOVE 》的誕生和演變


代表作《 LOVE 》於 1964 年完成。由最初用作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 @themuseumofmodernart 之聖誕卡,於 1966 年成為絲網印刷版畫,於 1970 年以耐侯鋼製成雕塑,成為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館 @newfieldstoday 的首個大型雕塑。此作更於 1973 年成為情人節郵票,兩年內賣出超過四億張。


▌「 愛 」一個人原來不容易


乍看之下《 LOVE 》( 1964 ) 是一種簡單的愛意表達,然而,構圖中的「 O 」向側面傾斜,除了形成一條指往「 V 」的對角線,亦恰似一顆搖搖欲墜的淚珠。事實上,該作是他與 Ellsworth Kelly 剛分手後完成,大概暗示了人類情感中那悲喜交集、笑中帶淚的複雜性。


▌ 抄襲者的「 愛 」讓他吃不消


該系列雖然受到廣泛鍾愛,商標局卻多番拒絕印第安納的商標註冊申請。由於無法阻止仿冒者複製圖像,多年來只可默默承受抄襲。同時,《 LOVE 》的成功或多或少讓人忽略他的其他作品,甚至是阻延了往後的創作,印第安納終於在 1978 年選擇隱居於緬因州。


▌ 從「愛」裡看到「希望」


直至 2008 年,印第安納罕有地接受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的邀請創作了延伸作品《 HOPE 》,沿用其直白方式向世界表達了他對未來的美好願景。2018 年,他因呼吸衰竭在家中離世,享年八十九歲,終其一生以「 愛 」覆蓋全世界,發揚普普藝術精神。


▌ 用兩雙手拼出所「 愛 」


為慶祝《 LOVE 》六十週年紀念,以及致敬 Robert Indiana 一生的藝術貢獻,LEGO @legohk_official 以其標誌性的《 LOVE 》雕塑為靈感,特別推出由 791 片組構成的磚拼模型組合,讓情人、摯友或家人們一塊一塊拼砌愛意。


Arlevard 亦在此祝願各位一個甜蜜的浪漫季節!💕



Robert Indiana /《 LOVE 》雕塑您一定見過 卻未必聽過它背後的意義


Published on February 14, 2025

Comments

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Xiaohongshu
Thanks for subscribing!
Quick Link
Contact Us
Address:
​Unit 1102- 1104, CRE Centre, 889 Lai Chi Kok Road, Lai Chi Kok, Kowloon


Email:
cs@arlevard.com

Copyright © 2024 Golden Landing Limited / Arlevard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