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季豐軒 / 典亞藝博2024 展位A22


白明,《空靈》,2022年,瓷 青花 氧化鐵,72 x 50 (Dia.) cm
白明,《空靈》,2022年,瓷 青花 氧化鐵,72 x 50 (Dia.) cm

季豐軒畫廊欣然參加典亞藝博2024,精選藝術家白明、謝景蘭、盧志榮、司徒立及管偉邦的重要作品。藝術家以不同媒介探討文化傳統的創造潛力。他們扎根自身文化,並從現代及全球視角重新演繹傳統藝術形式,同步推進文化保育和藝術創新。


白明,《山海新經 · 地圖》,2023年,宣紙 國畫顏料 墨 茶,103 x 187cm
白明,《山海新經 · 地圖》,2023年,宣紙 國畫顏料 墨 茶,103 x 187cm

白明(生於1965年)是中國當代陶瓷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,在他的作品中,空與體積呼應、製作上的調控和偶發效果互動, 不斷伸展傳統瓷器的界限,在引入他的實驗性視野的同時,體現了中國文化中與自然的精神聯繫。在他的作品《空靈》(2022)中,他將陶瓷器皿的形狀與太湖石的獨特形式相協調。藝術家使用青花和氧化鐵的方式創造空間,增強了瓷器表面的層次感,強調太湖石的力量及宏偉氣勢。形式與材質的統一體現了藝術家對瓷器及其工藝的深刻理解。


白明於疫情期間創作的「新山海經」系列反映人類對世界變幻的應知。《新山海經·地圖》

(2023)展現藝術家對水墨及多媒介抽象藝術的融會貫通。茶墨氤氳,於畫面中漫延展開。

筆墨的色彩與肌理自然流動,流露精神上的自由,呈現生命與大自然的聯通。


謝景蘭,《瀑布》,1970年,綜合媒材紙本,226.5 x 152 cm
謝景蘭,《瀑布》,1970年,綜合媒材紙本,226.5 x 152 cm

謝景蘭(1921-1995)是二十世紀少數的法籍華裔多媒體女性藝術家之一,她融匯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精髓與西方「不定形藝術」的偶發性,形成了別樹一幟的美學風格。謝景蘭曾接受過音樂和舞蹈的正規訓練,她將身體姿態轉化為富有表現力的筆觸,以優美的節奏和流暢的動作描繪風景。


《瀑布》(1970)是大尺幅垂直卷軸,畫中斷斷續續的線條橫貫起伏的山脊峭壁。同樣充滿音律感的流水並無用傳統中國山水畫的留白表達,改為白色的水粉,勾出飛瀑如紗,為畫中氛圍注入夢幻韻味。


盧志榮1954年生於香港,創作涵蓋建築、雕塑、室內設計與傢俱,一直以理念的淨化、詩意的詮釋、細節的關注馳名當代意大利設計圈內外。《拜東之行》(2011)靈感來自他兒時在香港筲箕灣漁村的記憶。作品個性鮮明,形態徘徊在已知與未知、熟悉和神秘、真實與想像之間,承載着人類文明在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個時空的記憶。


盧志榮,《拜東之行》,楓木 青銅,61.4(L)x 25.3(W)x 24(H)cm,版數:# AP 3/3
盧志榮,《拜東之行》,楓木 青銅,61.4(L)x 25.3(W)x 24(H)cm,版數:# AP 3/3
司徒立,《淡韻 - 組畫》,2002年,白描,157 x 117 cm x 2 pcs
司徒立,《淡韻 - 組畫》,2002年,白描,157 x 117 cm x 2 pcs

司徒立(生於1949年)為法籍華裔著名畫家和藝術教育家、理論家。他提出「具象表現繪畫」理論和實踐體系,將一個全新的藝術創作和教學模式有系統地引入中國,詰問藝術的真實性與真理性。《淡韻 — 組畫》(2002)是他一對少見的大型紙上作品。白描蘭花突顯事物本體,呼應他的藝術主張 —— 揭露事物本質、回歸真實。





關於季豐軒畫廊


於1991年成立,畫廊成為香港一股享負盛名的文化力量,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藝術、亞洲當代藝術的專家。我們堅持全球視野,持續推動東西藝術對話。三十年間建立的跨文化國際網絡涵蓋歐洲、亞洲、中東及拉丁美洲的現當代藝術。


我們多年來曾推介一百多位藝術大家,當中包括趙無極、謝景蘭、李華弌、薛松、白明、艾軒、盧志榮、喬治・馬修、齊亞德・達盧勒和奧斯瓦爾多・維加斯。這些藝術家兼備廣博的文化體驗和全球視角,以新穎出眾手法連繫不同文化——東方及西方、歐洲與拉丁美洲,為藝史的柱樑添節闢章。


季豐軒枝壯葉茂,旗下涵蓋載譽畫廊、藝術顧問、藝文出版及文教基金會,致力開發文化創意以推廣傳統。我們盡心支持具前衛視野的藝術家,於畫廊和博物館舉辦展覽、深入研究、精心出版、製作影片,為他們的藝術作全力推廣。



季豐軒 / 典亞藝博2024 展位A22


展會日期: 2024年10月3至7日

地點:香港會議展覽中心,Hall 1C

香港灣仔博覽道1號


Published on October 3, 2024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